据一田资源网了解,在对广州深隧排水系统规划进行了深入论证后,昨日,国内外权威专家再对东濠涌深隧试验段的规划和设计展开论证咨询。在赞同东濠涌深隧试验段工程建设方案总体可行的基础上,多位专家再度重申强调,深隧只是浅层管网系统的补充,并非一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,市民应正确认识工程效应。
广州市水务局局长丁强昨日也透露,在本次论证会结束后,东濠涌试验段的建设方案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缮,同时将在近期内启动工程招标,争取年内开工。设计单位透露,开工后最快也要2年半才能完工。
深隧建成实现主要功能没问题
东濠涌北起麓湖,南入珠江,全长4.51公里。据设计方案显示,东濠涌深隧起点位于越秀桥西南侧绿化带内,沿越秀北路、越秀中路、越秀南路、东沙角路铺设直径6.0米(外径6米)的深层隧道,终点设置在现江湾补水泵站位置,并与江湾补水泵站合建深隧提升泵站,主要收集孖鱼岗涌、玉带濠、中山三路的合流污水,全长1770米。
在经过一上午的评审之后,专家组认为,东濠涌试验段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项目功能定位符合实际,方案总体布置合理,工程的可实施性较强,工程结构设计可行,选用的施工工法也合适。
东濠涌试验段意为广州市深隧工程提供标本作用,专家组昨日亦提出,东濠涌试验段应尽快开工建设,为今后深隧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经验。但会否出现工程建成后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?对此,中科院院士、专家组组长张杰就认为,东濠涌试验段在建设及完工后很大可能会出现各种功能上的问题,但从中总结得出的经验可以对深隧的全面建设提供参考,“我们不可能要求试验段尽善尽美,通过专家论断,我们认为实现主要功能应该是没有问题。”
试验段拟投资6.9亿元
按照广州市发改委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,东濠涌深隧的投资估算为6.9亿元。广州市水务局局长丁强在昨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,近7亿元的投资资金中,4.5亿元为工程费用,其余还包括征地拆迁、建模试验等各项费用,已经过多部门审核。
与会的多位专家认为,东濠涌试验段具有模本作用,前期投入较大可以理解。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认为,东濠涌试验段是国内的首个深隧工程,没有经验也没有先例,很多事前的试验需要做足,因此试点的费用会相对高一些。“一旦东濠涌试点成功,有了经验,今后的二期、三期工程的费用自然会降下来。”
将尽量减少施工围蔽地块
市水务局局长丁强透露,在经过本次专家论证会之后,东濠涌试验段的建设方案将根据专家意见再次进行修缮,同时在近期启动工程的招投标工作。“我们的目标还是争取在年内开工,招投标要耗时两个月左右,所以时间很紧迫。”而工程设计单位之一的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三所所长牛樱则透露,按照盾构施工的进度,如果工期顺利,最快也要两年半才能完工。牛樱指出,虽然东濠涌深隧所需建设的四个竖井选址基本都在绿地范围内,但其中有一个贴近东风路,一个贴近中山路,因此开工后可能上述路段会实行部分道路围蔽。“但我们已经做了相对完善的施工交通组织,也和广州市交委沟通过,已经尽可能减少围蔽的地块,但可能对相关路段的交通还是会有些许影响。”
再度重申深隧非“万能”
在前日的会议上,不少专家已经指出,深隧工程只是浅层管网的补充和提升,但绝不是“万能”工程。而在昨日的试验段论证会上,专家们又再次强调,深隧只是治水规划中的一部分,不能够解决全部的河涌污染及排涝问题,市民不能对一项工程抱有过大期望。
丁强直言,目前市民对于深隧工程有赞有弹,大家应对这个工程的效应有正确认识。“不是说一搞深隧就什么都解决了,深隧只是打通了河道的主动脉,至于毛细血管还需要花时间去改造。”
数字解读东濠涌深隧试验段
功能
削减70%溢流污染
雨季时,东濠涌深隧既可做调蓄隧道用,又是转输通道。作为调蓄隧道,雨时调蓄流域合流污水和初期雨水,雨后通过尾端污水泵组,将污水提升到浅层排水系统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;作为转输通道,污水可经污水泵组提升后送到污水处理厂或初雨处理厂处理,可提高全流域截污系统的截流倍数,大幅减少东濠涌流域各支涌(或渠箱)开闸次数,削减70%以上合流溢流污染。大型暴雨条件下,深隧作为雨水排涝通道,行使排涝功能,经尾端排洪泵组提升后排至珠江,提高流域内合流干渠的排水标准到10年一遇。
管理
4种措施清淤
东濠涌深隧在设计上参考了国外深层隧道建设经验,同时也考虑了国内的实际生活习惯和环卫标准情况。为防止垃圾淤泥沉积,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:在隧道入流井前设置格栅和旋流沉砂池,尽量防止沉积物进入隧道;隧道设计采用水力自冲洗措施,将泥沙等沉积物向隧道末端冲刷;隧道尾端的排空泵站具有除砂功能,可将进入隧道的泥沙提升排除;配备维护专用车,通过竖井吊入隧道内进行清淤作业。
效益
50年省40亿元损失
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减少东濠涌流域内涝,据统计,50年内因项目的实施可有效防止内涝20次,每次内涝按2亿元计算,节省的经济损失静态价值为40亿元。
运行成本
估算270万元/年
东濠涌深隧建成后的运行成本估算为270万元/年,主要包括:隧道入流竖井处理设施、通风等设施的运行电耗和维护费,约30万元;隧道排空泵运行电费,约30万元;隧道分洪时排洪泵的电耗,约30万元;隧道使用后的清洗维护费用,约180万元/年。来源:新快报